自去年9月正式運行以來,甘肅電力現貨市場已滿“周歲”。
這一年時間里,隴原綠電奔赴全國。河西走廊的風與隴東的光協同發力,依托現貨市場的“調度指揮棒”打造成全國的“綠電糧倉”,也為西北新能源大省蹚出了市場賦能綠色發展的新路子,亮點紛呈。
一、全國連續結算運行時間最長的現貨市場之一
自2021年5月啟動結算試運行以來,甘肅電力現貨市場已連續穩定運行52個月,創造了全國電力現貨市場連續結算運行的領先紀錄,充分驗證了市場機制的成熟性和穩定性。
二、全國第四個轉入正式運行的省級電力現貨市場
2024年9月5日,甘肅電力現貨市場正式轉入運行,成為繼山西、廣東、山東之后全國第四個、西北地區第一個正式運行的省級電力現貨市場,標志著甘肅電力市場化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。
三、全國首家新能源“報量報價”參與現貨市場
作為全國首批試點省份,甘肅率先實現新能源發電企業“報量報價”參與電力現貨市場,打破了新能源保障性收購的傳統模式,實現了新能源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重大轉變。
自2021年啟動試點以來,已有325家新能源發電企業(其中風電企業156家、光伏企業169家)完成“報量報價”功能改造,占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的98.5%。2024年新能源企業自主申報電量680億千瓦時,占新能源總發電量的84.4%,申報準確率達到92.3%,較2023年提升8.7個百分點。
四、新能源裝機規模位列全國第二
截至2025年4月底,甘肅新能源裝機規模6720萬千瓦,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64.7%,裝機規模排名全國第二。其中風電裝機3494.57萬千瓦、光伏裝機3536.89萬千瓦,新能源裝機占比從2020年的42%提升至2024年的64.68%,四年間提升22.68個百分點,年均增長5.67%,用實踐構建起以新能源為主導的新型電力系統。
五、新能源發電貢獻度領跑全國
2024年甘肅新能源發電量達821億千瓦時,占全省總發電量的35.8%,發電量占比僅次于青海,位列全國第二。
分類型看,2024年風電利用小時數1620小時、光伏利用小時數1280小時,風光綜合利用小時數1450小時,較2020年的1280小時提升13.3%;風光綜合利用率達93%,較2020年的89.2%提升3.8個百分點,高于2024年全國85%的新能源平均利用率8個百分點。
按火電平均煤耗310克標準煤/千瓦時計算,全年新能源發電可替代標準煤2545萬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617萬噸,實現了新能源大規模開發、高效利用與低碳減排的協同推進。
六、大規模用電負荷時移成效顯著
通過現貨市場價格信號引導,甘肅電網最大用電負荷時段已由晚間轉移至午間,削峰填谷負荷約230萬千瓦,新能源電量消納與電力保供能力持續增強。通過現貨市場價格發現機制,在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同時,有效降低了全社會用電成本,2024年以來累計降低社會用電成本超15億元,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提升。
七、綠電綠證交易樞紐地位凸顯
截至2024年底,省內綠電交易電量累計11.14億千瓦時,參與電力用戶超220家,涵蓋大數據中心、電解鋁、硅鐵等高耗能行業。2024年甘肅省間綠電交易量為11.06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58%,覆蓋陜西、重慶、江蘇、上海、浙江等省份。
2024年,甘肅綠證核發2274.5萬張,同比增長17倍。2025年1-4月,甘肅綠證交易量達559.65萬張,其中省內用戶購買綠證272.83萬張,同比增長9.49倍,支撐產業綠色升級。
八、儲能商業模式成熟度位居全國前列
甘肅建成全國領先的儲能參與電力市場體系,形成立體化商業模式。截至2024年底,新型儲能累計裝機442萬千瓦/1141萬千瓦時,裝機規模躋身全國前十。2024年儲能參與現貨市場交易電量9.76億千瓦時,其中現貨正電量4.45億千瓦時、現貨負電量5.31億千瓦時,產生現貨價差收益1.21億元,平均現貨價差0.2278元/千瓦時。10家獨立儲能電站參與調頻輔助服務市場,貢獻調頻里程1961萬兆瓦,獲得調頻補償1.77億元。